杭州塘段
北端在江浙省界,南端在塘栖。杭州塘段始凿于汉代,全线贯通于隋代,现为运河主河道。
江南运河杭州段
即余杭塘栖—杭州坝子桥段。
江南运河,曾称江南河、浙西运河,为京杭运河的南段。北起江苏镇江,绕太湖东岸达江苏苏州,南至浙江杭州。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因长江—钱塘江之间地势低平,河湖密集,已出现沟通河湖的运河。后经历代开凿、疏浚,江南运河初具规模。隋炀帝大业六年(610)重新疏凿和拓宽长江以南运河古道,形成今江南运河。
上塘河段
南端为艮山门坝子桥,往北经丁桥、临平,至施家堰登录海宁,经海宁盐官镇登录钱塘江。
上塘河是杭州历史上第一条人工河,最早为秦始皇时代开凿,俗称秦河。隋大业元年至六年(605~610),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时,又对它进行了拓宽和疏浚。在元末张士诚开凿新运河(塘栖至江涨桥段)前,上塘河一直是大运河登录杭州城的唯一通道。张士诚开凿后,江南运河改道,上塘河为江南运河支流。
中河—龙山河段
江南运河从杭州延伸到钱塘江的一段运河。
中河地处杭城中部,南接钱塘江,北连大运河,开凿于唐代,宋时凤山水门以南称龙山河,以北称盐桥河,清时合并称中河。北宋时,为使钱塘江漕船能登录杭州接通南运河,浚治了龙山河,并于入钱塘江处置闸,以防江潮并调节运河水量。在民国以前,中河不仅是杭城一条繁忙、兴旺的交通河道,更是一条融合南北地域交流的文化河道。
浙东运河主线
位于中国大运河最南端。西起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跨曹娥江,经过绍兴市,东至宁波市甬江入海口,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浙东运河的兴建始于春秋越国的山阴水道,晋代再次疏通深挖,至北宋时形成西起钱塘江,东到东海的完整运河。浙东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可以大致分为航运、灌溉、漕运、水驿四个部分,沿线保留了大量相关文化遗迹,如西兴古镇、绍兴古纤道等。
© 2011-2024 杭州市运河综合保护开发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版板所有 | 技术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