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公赌船jcjc710

节庆活动
  • 最新动态
  • 当前位置:首页 > 节庆活动 > 最新动态
一座城 一间馆 一群手工艺人
  发布时间:2018-09-06 浏览次数:1099

 

手工艺活态馆


位于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拱宸桥边的手工艺活态馆,是由通益公纱厂的旧址所改建的。


通益公纱厂老厂房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即1889),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 -


通益公纱厂,在经过了历年的变迁和发展,曾经多次更换名称,在1977年正试更名为杭州第一棉纺厂。


在当时来说它是浙江省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最具社会影响的民族资本开办的近代棉纺织工厂之一。


 

- 旧时的通益公纱厂 -


现在,这些老厂房经过修缮,成为运河边独特的风景,目前只保留了二座厂房,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


手工艺活态馆是目前杭州首家集教育、体验、工艺表演的全新概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馆,在这里展示了二十余项项传统手工技艺。


 

活态馆里的技艺墙

展示有馆里各种手工老师的作品


为什么叫做活态馆?


是因为有别于静态的展示,在馆内可以看到许多艺人在现场进技艺的表演,大家都是可以去参与并制作。


先看段视频,了解下先~

 


 

 

每一位老师的手艺,就像18般武艺,各有特色,


手艺,是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里,最熟悉的手势,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本领。


......




泸州油纸伞


四川泸州汾水的油纸伞,已有400多年的油纸伞生产制作历史,起源于明末清初。


泸州油纸伞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把完全保留着全手工制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开料起到制作完毕,一把伞要经历90多道工序,使用上百种工具。

 

 

 

最基础的穿花线

活态馆设有体验项目


在伞的里面由五色丝线穿满整个伞斗,需要穿制2000多针,穿满整个伞斗需要用一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五色丝线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


一把伞在制作好之后需在最后一道工序就是上桐油,起到密封和防雨的作用。

 

 

活态馆馆内油纸伞师傅

余万伦——四川泸州油纸伞第七代传承人

正在整理他的作品——竹隐

 

“油纸”与“有子”谐音,故客家女性婚嫁时,女方通常会以两把纸伞为嫁妆;“伞”的正体字“伞”字里有五个人字,象征着多子多孙,伞面张开后形成圆形,为祝福新人生活美满圆满的意思。


 

 


张小泉剪刀


清康熙二年张小泉剪刀始创于杭州,已有350多年历史。


清兵入关时父子俩逃到杭州,在吴山脚下的大井巷内,开设了“张大隆”剪刀作坊。


正当张小泉发展势头蒸蒸日上时,日寇侵占了杭州,作坊濒于破产。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杭州张小泉剪刀厂”成立,现在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剪刀生产企业。

 

 

 

张小泉剪刀选用优质中碳钢镶嵌锻制刃口,经过72道工序制成,有两项精湛独特的制作技艺历经磨练被延续下来。

 


 

一是镶钢锻打技艺,造剪一改用生铁锻打剪刀的常规,选用浙江龙泉、云和的好钢镶嵌在熟铁上,并采用镇江特产质地极细的泥精心磨制,经千锤百炼,制作成剪刀刃口,并用镇江泥砖磨削。 


二是剪刀表面的手工刻花技艺,造剪工匠在剪刀表面刻上西湖山水、飞禽走兽等纹样,栩栩如生、完美精巧。

 

 

手工艺活态馆张小泉剪刀展位

丁纪灿,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展示手工锻打剪刀


随着张小泉剪刀90%以上的生产工序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工序最少的只需9道。如今能够从头至尾完成所有工序的制剪高手已不复存在。


 

 

游客们在张小泉展位观看制剪技艺


 

 


黄杨木雕


黄杨木雕是浙江三雕一塑之一,是汉族民间雕刻艺术之一。


最早在元代至正二年的“李铁拐”像保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手工艺活态馆

张燕萍作品——赶集


明清时期,黄杨木雕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手工艺术风格,并且以其贴近社会的生动造型和刻画人物形神兼备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到了晚清,黄杨木雕才发生从娱人到悦人的根本性转变。因黄杨木独特的细腻纹理而被广泛用于雕刻。

 

 

手工艺活态馆黄杨木雕展位

市工艺美术大师张燕萍老师手作中


它的纹理清晰,木质光洁,色彩庄重,自然形态就可比拟工艺大师的艺作。


然而黄杨木生长缓慢,直径10厘米左右就需要四五十年生长期形成,且黄杨木生长于海拔1500米到2000米之间的深山里,不易找也不易伐。

 

 

细腻的黄杨木雕作品


黄杨木雕是案头工艺品,是摆设、欣赏的艺术佳构。


但其地域文化精神仍渗透于作品之中,折射民俗心理的戏曲人物、宗教人物是表现的主要题材,反映地域乡风乡情的作品则明显增多。


 

张燕萍——响彻云霄



紫砂壶


说起紫砂便公认是宜兴最好,宜兴有紫砂矿,于是吸引紫砂壶的艺人去制作,一代传一代于是发展了起来。

 

 

手工艺活态馆

高德芝老师,紫砂壶制作中


有一位老先生他从宜兴而来,他的一生,从出生就与紫砂纠缠在了一起。


他就是我们的高德芝高老先生,被国务院授予浙江省首批工人提升的工程师。


高老师来了杭州后,一年年的在杭州的地界寻找紫砂,终于8年后在临安意外地发现了紫砂矿,这里的紫砂泥质量相当于民国后期的泥。


 

手工艺活态馆

高德芝老师,紫砂壶制作中


爱好紫砂壶的人都知道,保养紫砂壶还是一个大学问。


泡茶时不要混泡,泡完茶后不要先贪杯,要先将第一杯茶倒在茶壶上;工作时间也是要让他养成做六休一的习惯,每休一天之前,需要把茶壶清洗干净,但不要将茶壶里的茶垢特意清洗掉。


没事的时候对紫砂壶进行一些把玩,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茶壶会越来越有光泽。

 

 


竹编


竹编在工业革命前一直是日常生活用品之一,也是田园风味的一大表现,小到装蝈蝈的篓子,大到晒菜干用的塞子,无处不在。


现在却被塑料占据了市场,近年来因政府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以及市民对传统工艺的喜爱,竹艺又再一次的回到了大家的视线当中。

 

 

手工艺活态馆——竹艺作品


在这里为我们展示竹编工艺的老师是来自宁波象山的张心荣老师,他15岁就跟着当地的老师傅学习竹编。

 

 

手工艺活态馆竹编展位

张心荣老师


竹编展位有一个有趣的篮子,它的名字叫做“竹篮打水不会空”


(原理)篮子之所以不会空,是从竹子的源头就有了讲究。


这个篮子选用的是象山毛竹,在编织前就用火细细的烤过,等到编织的时候一边是紧密的手法一边是竹子吸水膨胀,这样就又加深了篮子的紧实度,所以我们的这个篮子只用3层竹编就可以做到“竹篮打水不会空”的效果了。


 

竹篮打水不会空

展示中






风筝


风筝是由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


相传墨子以木头制成木鸟,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


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手工艺活态馆

钱永安老师制作风筝中


制作风筝的材料多种多样,竹是扎制风筝骨架的主要材料。


而手工艺活态馆里的风筝是杭州特色的微型风筝。

 

 

手工艺活态馆风筝展位

钱永安老师制作风筝骨架中


北方风筝以大著名,杭州风筝以微著名。微型风筝是为了适应杭州柔风而形成的一个分类,极具杭州特色。


微型风筝面是以真丝制成,精巧,轻盈也被称作——“袋兜风筝”,是风筝制作的“微雕”之作,也是杭州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微型风筝(袋兜风筝)

//////////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传统手艺项目,馆里还有西湖绸伞、刺绣、扎染、葫芦烙画、天竺筷、珐琅岩彩、冷瓷、石雕、 合香、吴理人艺术馆、黄杨木雕、雕版印刷、紫砂壶、皮雕、卷纸、浙窑、陶艺、蛋雕等20余项手工艺欢迎大家前来参观体验!


© 2012 杭州市欢迎来到公赌船jcjc710  联系电话:86-0571-56079211  浙ICP备11051166号
  浏览统计:1714914